在沈北新区马刚街道,曾经缠绕半空如“蜘蛛网”般的通信线缆,如今已变身为整齐有序的“五线谱”;那些耷拉在墙角,仿若“盘丝洞”般的杂乱线缆,也被改造成了清爽的“天际线”。这场线缆整治的民生变化,离不开区人大代表张伟的积极推动。
近期,马刚街道联合区工信局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针对辖区11个村的通信线缆安全隐患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为春耕生产筑牢了安全屏障。而这一民生工程的启动,要从张伟在党建联席会上敏锐捕捉到民生痛点说起。
在参加“党建联席会”时,张伟连续收到多个村党支部反映通信线缆乱象的问题。“线杆倾斜、线缆垂落的情况在暴雨后尤为严重。”他深知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迅速行动起来,实地走访了7个村,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累计整理出10余条同类问题。基于深入调研,在区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农村通信线缆规范化治理的建议》,该建议因其切中民生要害,被列为重点督办件。
马刚街道联合区工信局,以党建为有力纽带,迅速开展行动。通过现场会诊的方式,对11个村进行了全面摸排,精准锁定了49处安全隐患点。在整治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线缆垂落、交叉缠绕及电杆倾斜等三类直接影响群众以及农机通行安全的突出问题。经现场分析研判,制定了“1+3+11”长效管护机制:由街道党工委统筹调度,三大运营商按线杆所属进行包保,11个存在安全隐患的村分别设立安全网格员,建立起“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的处理通道。同时,为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在各村广泛动员环卫工人、党员中心户和群众开展“发现隐患随手拍”行动,将线缆隐患实时集中到安全网格员处,并同步至通信线缆安全工作微信群,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
在整治过程中,他与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提出创新实施“三色管理法”:对红色标识的重大隐患立即整改,黄色标注的疑难问题专项攻坚,绿色标记的规范线路进行长效维护。在王岗台村村主干道,技术人员根据建议,采用固线装置对垂落线缆进行标准化捆扎;针对树林子村电线杆倾斜的问题,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加固方案和整改时限。通过实地勘察,目前已完成高危隐患整治3处,并对需后续工程介入的10余处施工点位明确了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现在带孩子出门再也不怕被线缆刮到,连Wi-Fi信号都强了不少!”看着家门口规整的通信线路,铁营子村村民李大姐竖起了大拇指。
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将困扰群众的“烦心缆”变成了连通党心民心的“幸福线”,架起了问题收集的“高速路”,更铺设了多方协力的“快车道”,为乡村的和谐发展、持续进步注入强大动力,让聚焦小而美、“梳线”更舒心的理念深深扎根于乡村建设之中。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