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出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继续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高度评价了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对“两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等方面的工作表示肯定。代表们认为,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制定目标务实可行,为沈阳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13日,参加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
有呼必应 百姓“忧心事”变成“舒心事”
“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体现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对2024年的工作做出全方位阐释,对代表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进行了全面写照,是高举旗帜、彰显法治、求真务实、履职为民的好报告。”崔丽萍代表评价说,一是站位高,报告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全方面,在工作安排上紧贴大局,在重大决策上体现了坚定的政治立场;二是履责实,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去谋划推进,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监督,通过专题调研、审议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建议、答复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三是情怀深,报告坚持把民生小事当成民心大事,通过票决民生实事,极大地满足了全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王敏代表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系统全面,有温度、有感染力,对今年工作的部署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情怀、有号召力,是一个强监督、促发展的好报告。纵观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党的领导是根本,服务大局是关键,以人为本是宗旨。以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守人大工作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将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以围绕中心助发展谋划人大工作,将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体现在人大工作各方面;以民之所盼我必行体现人大工作落脚点,推动一件件群众“忧心事”变成“舒心事”。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亮点纷呈,激发了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强化了全面振兴法治保障,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宋丹代表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较高的政治站位和良好的工作实绩,过去一年,立法质效进一步提高,监督刚性进一步增强,更多关注民生实事,服务发展成效更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各项职责的责任担当。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人大代表“监督快线”、走进人大代表“家站点”等活动,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我将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履职尽责,为推动沈阳全面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栾冰代表说,过去的一年,我个人参与了多次调研及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人大代表履职培训。通过履职活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深入调查研究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工作方法,坚持不学习不审议、不调研不审议,每项监督议题都提前做足功课,形成高质量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了2025年的主要任务,在着眼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将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我将做好履职工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党和政府献良策、为振兴发展作贡献。
刘庆霞代表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总结特点鲜明,一是紧扣中心大局开展选题立项监督,做到党委的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体现人大工作的大局观;二是紧扣法治保障来提高立法质量,尤其是在文旅火爆出圈的情况下,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实现了创新突破;三是紧扣民生福祉强化跟踪监督,把老百姓关心的事儿作为关注的重点、选题立项的重点;四是紧扣主体作用全力服务人大代表履职,不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教育支撑 夯实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年来,我们守正创新、开拓新路、攻坚克难,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进程中,深挖传统优势,紧跟时代变化,顺应发展潮流,打造了烟火气、人情味、国际范并重的现代化新沈阳。我由衷赞成这个报告,也为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入、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点赞,更为各行各业取得的实效喝彩。”张翼代表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翼倍感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教育事业本身,因为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为己积福、为家争光、为国桢干、为天下肇和平。张翼说:“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继续坚持幸福教育理念,将师生的数字化素养及意识的提升,作为学校发展转型的重点。要抓住数字化为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用技术赋能创设更丰富的幸福教育场景,实践个性化学习,帮助课堂从低阶学习向高阶学习有效转化,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理性思维的树立,为教育强市的建设贡献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展现了沈阳全面振兴的发展态势,展示了沈阳的良好形象、澎湃动力和崭新风貌,我完全赞同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尤其是看到报告中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写进了2025年工作重点当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觉特别振奋。”陈楠代表说,康平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营造安全、健康、乐学、成长的学习场景,稳步实施幸福教育。在努力改造现有的教育教学环境,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园的同时,康平县也与市内很多名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名师培养、骨干教师领航工程等,让全县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王萍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用数据说话,全面细致总结了过去一年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改革开放、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安全、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提出了2025年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是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作为一名来自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代表,我将把聆听领悟报告内容内涵所激发的热情、干劲,转化为担当实干的具体行动,紧紧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初心践行使命,以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的实际成效彰显疾控工作价值。”
笃行实干 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孟大为代表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圈出了很多他认为关键和重点的词汇,尤其对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这一点,他印象十分深刻。他说,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认真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机制,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重要体现。
王一平代表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谋划工作,高效依法履职尽责,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动沈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和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充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特别是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并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过程监督,这一扎扎实实的工作举措,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沈阳实践增添了鲜亮色彩。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安排,更加紧贴沈阳振兴发展大局,体现人大职责担当。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对表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康平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他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区县(市)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和指导,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合力。
孔祥参代表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引领,用高质量立法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通过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修订《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围绕国土空间规划、方城保护等领域开展立法调研,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深化拓展代表工作,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采取有效措施增进人民福祉。
谭学科代表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市人大常委会的创新之举,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辩证方法。这样的好方法、好机制,应当作为一项制度机制固定下来,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避免昙花一现。要借鉴其中的好经验,举一反三,推动其他领域工作焕发新活力。
阚雪飞代表说,建议法院工作能够在案件保全阶段,推动市区两级法院开放查询系统,建立有效的法官联络机制,推进法院庭审电子化建设,加速推进AI智能审判系统,探索检察业务和法院审判、执行业务数字化、智能化,以提升审判、检察、执行案件的效率。
刘志刚代表说,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两院”工作报告,他都非常赞同。一年来,政府和各部门、各机构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在宣传上多下功夫,多维度、更广泛地把工作成效宣传出去,让民众更多地了解这一年沈阳所取得的成绩。与此同时,刘志刚对“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定位印象特别深刻,他认为全市各部门、各机构、各行各业都应该围绕这个定位去思考如何开展工作,让人人都有参与感,为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做出自身的贡献。
“2024年,在重重困难和挑战下,沈阳依然保持着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作为一名沈阳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并且对沈阳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政府工作报告确定2025年沈阳的重点工作任务还是抓经济,努力保持经济向上向好态势,从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构建沈阳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符合实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李颖代表说,“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员,回到岗位后我将坚持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执笔“青绿” 绘就宜居宜业幸福沈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一年沈阳将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用足“绣花”功夫,扮靓都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更舒适、更幸福、更自豪。
过去一年,沈阳的城市性质由“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升级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管理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以城市绿化为例,沈阳口袋公园建设案例成为东北首个、全省唯一入选可复制经验清单,获全国推广,建设成果作为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在“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上进行展示。“城市建设和管理,每一位沈阳人都是主角。”姜秀婉代表说。她建议,增加耐寒树种的应用,保证植物成活的先天条件;增加彩叶树种的应用比例,丰富城市园林景观色彩;加强观花树木、观果树木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保证城市观赏元素丰富多彩;为冬季景观打基础,在有条件的绿地增加常绿树的栽植比例、增加绿化厚度。
“我市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工业活动、城市建设等使得土壤、地表水等环境要素问题凸显,沈阳急需强化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张正义代表给出了相关建议。
陆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有温度的报告,非常贴近民心,比如口袋公园的建设,就实实在在是居民看得见的城市一点点变美的项目。政府对于城市更新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让大家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陆艳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目前老旧小区中个别电梯超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这一问题。”
吴云生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城市更新,从市民的角度谈了过去一年的所见所感。南京街、南京桥、大堤路都是他开车经常走的路,这些道路不仅更通畅了,而且更美观了,尤其是南京街—黄河大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24年,三好街高标准维护工程完工,吴云生说:“我每天通行不仅不再堵车,而且街路线缆全部纳入地下管廊,人行步道修葺一新,三好街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